EALAIEAST ASIA LIBERAL ARTS INITIATIVE
中文
Counter:

Lectures

共生的课题 从东亚的磁场出发

2012_theme_banner_index01.jpg

课程概要
这是东京大学EALAI(东亚教养教育创新机构)与UTCP(东京大学国际共生哲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集锦式讲座。我们自身的存在总是与他者相伴。所谓他者,即不同于自己的一切其他存在,又或许是栖身于我们内在的另一个自己。他者本应是完全与“我”成二律背反关系的异物,但又不应该被贴上单一意义的标签,因为它们并不是一种静止不动的存在。而且,将什么是“自己”、什么是“他者”从一开始就完全决定下来,这本身就是在暴力地对待他者吧。因此我们从任何意义上来说,都是与他者“共同生存”着的。既然如此,就应该对他者的存在与尊严报以最大限度的敬意,为了正确地处理这种关系,我们应该考虑些什么问题,如何采取行动呢?我们想以自己生活着的这个东亚地区为磁场,去考察应当如何共生这个问题。这也是为了我们能够生活得更好而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开课时间/教室
周五第二课时/1108教室


对象班级
大一 文科 理科、大二 文科 理科


* 想要选修的同学请在UTask-Web上确认详细内容后进行选课登录。

2012年10月2日第1讲 说明·介绍
2012年10月19日第2讲 梶谷真司(本校副教授)“自然与规范性(1)~母乳喂养是自然的吗?”

【课程内容介绍 第2-4讲】
所谓“自然”,并不单指动物、植物这样的对象领域,而是带有一种规范性的东西。但那是何种意义上的规范呢?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本讲座会从母乳和死亡分别与自然的关系等多种视点出发进行考察和讨论。
2012年10月26日第3讲 梶谷真司(本校副教授)“自然与规范性(2)~什么是自然死亡?”
2012年11月2日第4讲 梶谷真司(本校副教授)“自然与规范性(3)~与自然建立起自然的关系是否可能?”
2012年11月9日第5讲 中岛隆博(本校副教授)“共生的实践(1)——科学与宗教”

【课程内容介绍】
在“后福岛”时代中,对近代东亚的科学与宗教的相关讨论进行重新思考。
2012年11月16日第6讲 中岛隆博(本校副教授)“共生的实践(2)——中国与女性”

【课程内容介绍】
以鲁迅的文学作品及电影《孩子王》(陈凯歌导演)为题材,考察近代中国的女性形象。
2012年11月20日第7讲 石原孝二(本校副教授)“求索共生的障碍哲学”(1)
嘉宾:荒井裕树(日本学术振兴会)
(因假期调休关系,周五的课时放到周二)

【课程内容介绍 荒井裕树】
思考有“障碍”的人们通过文学和美术等表现自我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有精神障碍的人们,不单从“治疗”和“复健”等医疗上的视点去考察他们的自我表现,是从更加社会的、文化的视点去分析它的作用。
2012年12月7日第8讲 石原孝二(本校副教授)“求索共生的障碍哲学”(2)
嘉宾:稻原美苗(UTCP上广共生哲学捐赠研究部门)

【课程内容介绍 稻原美苗】
对于我们来说痛觉是什么呢?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历的“痛”有各种各样的。当感觉到痛的时候,我们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之下呢。其次,“痛”究竟是只有自己才能感觉到的主观感受呢,还是可以通过某种科学进行数值化的所有人共通的一种客观感受呢? 本讲座,主要将痛觉视作患者的主观感受,从与医学上所认为的客观的痛觉不同的一种视点出发,从实际感受着痛楚的“当事者”一方去对其进行考察。
2012年12月14日第9讲 石原孝二(本校副教授)“求索共生的障碍哲学”(3)
嘉宾:向谷地宣明(浦河圣地之家、肥田诊疗所)

【课程内容介绍 向谷地宣明】
想向同学们介绍我们平时与经历过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的当事者一起进行的当事者研究。所谓当事者研究,是当事者以“来研究吧”为口号,与伙伴和援助者们一起探讨自己的症状、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等各种场合中遇到的苦痛和困难,从而找到救助的方法和生活上的注意点,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研究成果的一种活动。
2012年12月21日第10讲 石井刚(本校副教授)“‘好人’是谁?——电影《长江哀歌》的人与伦理(1)”

【课程内容介绍 第10-12讲】
通过观看今日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作品《三峡好人》(日文名《长江哀歌》),思考被扔进现代文明与政治、经济、社会巨波中的人们的“生”的意义。
2013年1月11日第11讲 石井刚(本校副教授)“‘好人’是谁?——电影《三峡好人》的人与伦理(2)”
2013年1月18日第12讲 石井刚(本校副教授)“‘好人’是谁?——电影《三峡好人》的人与伦理(3)”
2013年1月25日第13讲 总结

【讲师个人资料】
◆梶谷真司
东京大学副教授。UTCP成员。专业是哲学(特别是现象学)、比较文化、医学史(特别是从江户时代到明治时期的近代化)。着眼于社会中或个人关于事物的知识的多层、多元构造,主要考察不同种类、位相的事物是如何关联、共存的。

◆中岛隆博
东京大学副教授。UTCP成员。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中国哲学专业博士课程中途退学。中国哲学研究者。研究课题主要有中国哲学的解构与共生的实践。主要著作有《恶的哲学——中国哲学的想象力》(筑摩选书)、《共生的实践——国家与宗教》(东京大学出版会)、《哲学(Humanities)》(岩波书店)、《〈庄子〉——成为报时之鸡吧》(岩波书店《残响的中国哲学——语言与政治》(东京大学出版会)、《Practicing Philosophy between China and Japan》(UTCP)、《The Chinese Turn in Philosophy》(UTCP)等。

◆石原孝二
东京大学副教授。UTCP成员。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博士后期课程修了。专业领域为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伦理学、现象学。最近在开展有关精神医学哲学及其当事者的研究。著作及翻译有:Sean Gallagher、Dan Zahavi《现象学意义上的心:心的哲学与认知科学入门》石原孝二、宫原克典、池田乔、朴嵩哲译,劲草书房2011年;石原孝二、河野哲也编《科学技术伦理学的展开》,玉川大学出版会2009年;岩波讲座《哲学》第五卷,岩波书店(分担执笔:第五章“心、脑、机械”,2008年等。

◆荒井裕树
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PD)。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博士课程修了。文学博士。专业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及残障者文化论。专著有《残障与文学——从〈东云〉到〈青草地会〉》(现代书馆)、《隔离的文学——麻风病疗养所的自我表现史》(书肆ARS)。合著有《招手异常——表现与文化的残障学》(生活书院、仓本智明编)。

◆稻原美苗
UTCP上广特任研究员。出生时是早产儿,因保育器的缺氧状态而患上轻度脑瘫(手足徐动型)。从澳大利亚国立纽卡斯尔大学文学部社会学科毕业后,升入该大学研究生院,取得荣誉学位(honours degree)。之后前往英国,从英国国立赫尔大学哲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毕业。专业是身体论、女性主义理论、现象学、残障哲学。主要著作有『Abject Love:Undoing the Boundaries of Physical Disability』 VDM-Verlag (2009年在德国出版)、「This Body Which is Not One:The Body, Femininity and Disability」 Body & Society Vol.15, No.1, pp.47~pp.62, SAGE(2009年在英国出版)等。

◆向谷地宣明
出生于北海道浦河町。从幼年时代起即在父母参与设立并运营的“浦河圣地之家”度过。“浦河圣地之家”是该地区一些经历过精神障碍的当事者们进行活动的一个据点。2006年从国际基督教大学教养学部社会科学科毕业。大学毕业后,与经历过精神障碍的有识之士在池袋创立了株式会社MCMEDIAN。之后与以池袋为中心对流浪者进行援助的NPO法人TENOHASI(代表:森川すいめい 精神科医师)结识,参加援助无家可归状态的精神障碍患者。之后陆续创建了BethelBukuro(圣地Bethel+池袋Ikebukuro)、“公共之家Familiar”和“Group Home SIZUKU”等机构,并作为医疗法人宙麦会肥田诊疗所的职员开展活动,2009年成为该法人理事。同时,他还在进行圣地之家发起的“当事者研究”,现在仍在群马县华蔵寺症疗所和练马区阳和医院等进行定期的当事者研究项目。

◆石井刚
东京大学副教授。UTCP成员。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毕业,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学系研究科博士课程修了。中国近代思想史、哲学专业。主要通过阅读汉语文本,考察“个”与社会、“个”与时代、“个”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译著有《近代中国思想的生成》(汪晖著、岩波书店2011年)。合著有奥崎裕司编《明清是怎样的时代——思想史论集——》(汲古书院,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