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第五节(16:20-17:50)
教室:1号馆120
主讲教师:石井 刚(ISHII Tuyoshi)
探寻Classic再生的空间:东亚的classic与现代
“classic即古典、经典”的价值,在何种下才能被重新发现和认识呢?王国维(1877-1927),作为在中国近代对古典知性有过深入研究的学者之一,曾经探讨过与自然美截然不同的艺术美,即“古雅者”的审美价值,他说:“吾人所断为古雅者,实由吾人今日之位置断之”。那么,东亚各地在步入近代以来,classic是在何种语境下被再生的呢?此外,作为再发现“古雅者”价值的平台,我们当今的条件和环境又是如何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与东亚四所大学(北京大学、首尔大学、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东京大学)的专家们一起,探讨一下我们生活中“classic”的意义吧。
Pham Van Khoai(范文快)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社会科学大学准教授。研究方向是越南汉文学。他深入研究了近代以前的越南史上汉文与越南语的重层关系的变迁问题。近年来对于儒学经典重释的当代意义这一问题非常关注。著作有《20世紀汉文的诸问题》、《孔子与论语》(以上均为越南语)等。
王守常
北京大学教授,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民间学术团体、传统文化的普及中心“中国文化书院”工作。此外,他还是为中国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学术史运动、国学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的《学人》杂志的主编。他对于传统思想文化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定位及作用等问题,从实践者的立场出发进行重新审视和探讨。
赵宽子
韩国首尔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日文著作有《植民地朝鲜/帝国日本的文化连环—民族主义与反复的植民地主义—》(有志舎、2007年)等。目前在继续研究关于帝国支配下的“知”的问题。她对于同时代朝鲜半岛的古典复兴问题,亦有论著。近年来她对日本浪漫派的“古典回归”的问题亦很关注。她同时还在探索如何整体把握帝国本国与植民地的文化状况。
品田悦一
著作有《万叶集的发明 国民国家与作为文化装置的古典》(新曜社、2001年)等。部分著作已翻译成中文。他的“关于东亚近代的古典”这一问题意识,在东亚地区广泛发信。他批判地审视近代国文学的认识框架,力图变革被认为已是自明之理的享受。
筒井贤治
获得德国美因茨大学古典文献学的博士学位。运用文献学的精确性,从事圣书学及古代基督教文学的研究。对于以新约圣书为首的基督教古典的形成过程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重要论点。著作有《Gnosis:古代基督教的“异端思想”》(讲谈社选书metier,2004年)。
三ツ井崇
同时关注和研究以下两个问题:近现代朝鲜语言政策及运动的展开;近代学术中“东洋”这一概念的形成。尤其是对于植民地统治下朝鲜的语言支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与此前的定论不同的新框架,在日韩两国的学界备受关注。论文有〈日本的东洋史学是如何形成的—白鸟库吉的历史学—〉、〈植民地时期朝鲜的朝鲜文字运动与“传统”—“训民正音”、植民地权利以及“语言运动史”—〉等多篇。
石井刚
本专题讲座的协调人。对以下问题深刻关注并一直从事研究:中国传统知的主干—经学(classicism)在西方“哲学”知流入以后发生了哪些变革,在近代以后又是如何转化为革命思想的。目前对于中国近年来的儒学复兴运动,也在进行实地调查。
星期五 第5时限(16:20至17:50),1号馆120教室
本课程将采取讲座和研究会两种形式并用的方式,要求听讲者积极参加讨论。为此,本课程对于参加人数有所限制,如果超过定额的30人,将采取抽签方式决定听讲者名单。
第1回(10月15日) | 课程入门介绍 |
第2回(10月22日) | 越南(1)讲座 Pham Van Khoai |
第3回(10月29日) | 越南(2)讲座 Pham Van Khoai |
第4回(11月5日) | 日本(1)讲座 品田悦一 |
第5回(11月12日) | 日本(2)研究会 品田悦一 |
第6回(11月19日) | 西洋古典学(1)讲座 筒井贤治 |
第7回(11月26日) | 西洋古典学(2)研究会 筒井贤治 |
第8回(12月3日) | 中国(1)讲座 王守常 |
第9回(12月10日) | 中国(2)研究会 石井刚 |
第10回(12月17日) | 韩国(1)讲座 赵宽子 |
第11回(1月21日) | 韩国(2)研究会 三ツ井崇 |
第12回(1月26日) | 总结讨论 |